《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整合教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孕育出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维护身体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西医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学生亦成为完成这一目标的主力军。

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理论指导原则是中医理论,研究方法是运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对象是中药与机体,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因此,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西医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医学类院校开设了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这对于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类人才,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但因中药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模式等原因,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中药药理学课程中涉及机体发病机制的部分,无法完全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如何促进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中药专业的学生对于临床药理学及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西医院校,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医学联盟首批慕课课程,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现代药理研究经验,如何通过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授课促进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理解,是西医院校的优势,亦是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方法。

1 西医院校背景下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为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很多西医院校里的药学及中药学专业开设了中药药理学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利用西医的理论解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2],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前中药药理学多以西医的理论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要求学生具备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等课程知识,构建西医知识的理论框架,才能学好中药药理。但由于西医知识理论构架,并不是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许多西医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习中并曾未接触的,对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如何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及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等,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给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虽然西医院校的中药药理学课程一般多为具有西医知识背景的老师授课,但授课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知识内容知识跳跃,跨度较大,学生听课似懂非懂,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高。

对于中药药理学课程本身而言,因为学习的常用中药数量多,且发挥作用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和多效性,这些都增加了中药药理学课程学习的难度。很多中药蕴含复杂的药理关系,理解起来需要较强的西医背景知识。例如:介绍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通过抑制p21基因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产生抗肿瘤作用,如果学生不清楚抑癌基因的概念,不理解凋亡的过程,就无法理解雷公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抑癌基因、凋亡等西医概念,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来说,因为所学课程中从未接触过,理解就比较困难。

2 临床药理学课程促进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优化的可行性

临床药理学课程是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联系的桥梁学科,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针对的主治证及疗效和注意事项等,其重要参数和结论均来自正常人群或患者。临床药理学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治疗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中药药理学的课程任务是以人为整体对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研究明确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进而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因此,中药药理学的关注点与临床药理学的关注点是一致的。

中药药理学教材包括总论和各论部分,各论部分重点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等,因此,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内容。而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尚未开设此类课程,学生亦未接触过此类基本内容。如祛风湿药中雷公藤通过抑制免疫和抑制滑膜细胞增生,产生去祛风除湿作用,而中药学专业学生因未开设组织胚胎学课程,对于细胞、组织等结构无感性认识。关节囊的结构如何?滑膜组织位置在哪里?增生后如何表现等均一无所知。因此,对于中药药理学书本中介绍的雷公藤抑制滑膜细胞增生的机制,无法真正理解。同时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仅为36学时,常常一个课时需要完成一章的内容,因此,教师上课期间无法对中药药理学课程中的一些西医基本概念展开讲解,而临床药理学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课时量为72学时,并且作为西医院校,各授课教师对于细胞、组织的结构,病理变化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将临床药理学课程与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和优化,调高教学效率。例如利用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时间,教师充分讲解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章节中的关节的结构以及病理过程这部分内容,如滑膜组织有两层:滑膜内层、滑膜下层。滑膜内层靠近关节腔(表层),有2-3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又分为A型(所占比例20%-30%)、B型(所占比例70%-80%)。A型是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B型是成纤维样滑膜细胞;A型作用是吞噬进入关节腔的内源性或外来的异物,B型作用与滑液内的透明质酸盐-蛋白质的合成及分泌有关。滑膜下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3],提供能量。其细胞成分较多,如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还包括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成分。关节炎症时,体现在滑膜中的炎症反应病理特点表现为:滑膜细胞的肿瘤样增生、慢性滑膜炎以及邻近的软骨与骨的破坏。正常只有1-3层的滑膜层会增加到10-20层。抑制滑膜层的增生在治疗关节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细胞,能通过分泌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金属蛋白酶,影响T细胞、B细胞等炎症细胞,加剧关节炎的发病。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反应对RA的治疗能够起着积极的作用[4]。通过对关节结构的介绍,充分的图形展示,可以让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为后期的中药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临床药理学课程,老师在讲解抗过敏药物过程中,将I型变态反应、II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IV型变态反应的基本过程进行充分地讲解[5],那么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常用中药秦艽等的抗过敏作用,就能够理解书中的相关内容。

鉴于临床药理学课程与中药药理学课程在药物机制探讨中的交叉性,教师在针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讲授临床药理学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整合中药药理学课程中部分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利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学习理解。通过新的授课模式的构建,利用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打破不同知识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关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整体认识,促进中药学专业学生理解中药药理学课程中机体发病机制的内容,也通过临床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联合学习模式,构建整体观,以临床药理学促进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优化。

3 中药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整合教学优化措施

3.1 开展临床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综合交叉实验

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内容,扩展课堂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临床药理和中药药理两门课程的实验课进行交叉整合而设立的综合性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还能掌握临床药理实验中常用的生物指标的测定方法,充分理解中药药理学课程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产生作用的机制来源。比如丹参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可以设计缺血再灌注的模型,通过给予丹参,观察活血化瘀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又如设计建立急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给予甘草等中药,检测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指标ALT和AST;通过疾病模型的建立,理解疾病发病机,巩固并加深学生对临床药理学课程与中药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开展综合交叉实验构建中药现代研究的知识体系[2]。

3.2 开展中药药理学教材的编写

临床药理学课程和中药药理学课程都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课程。中药药理学课程拟通过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形成多分子多靶点的整合效果图,帮助学生了解中药作用的机制及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6]。而临床药理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分明确的化学合成类的药物,研究目标是明确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作用的规律。虽然中药与西药在药物来源上有所差异,但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研究的方法上存在很多的交叉和重叠。

传统的中药药理学课程教材是以中药传统功效为章节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以中医理论进行学习讲解,但由药物的机制出发探讨其防治疾病的西医理论,需要按照疾病或机体各个系统分章节编排,两种体系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扰。例如常用的补气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一般归于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在临床上,往往作用于消化系统,用于治疗胃肠溃疡,调节胃肠功能等。理气药如果从西医的角度上来说,例如枳实主要针对平滑肌和子宫心血管起作用,而陈皮是对胃肠道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起作用;而它们在中医上均归类为理气药,两种不同的体系,学生无法真正从现代常见的疾病中理解这些药物的功效。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主要工具,如何打破中医、西医固有的理论体系,将必须具备的知识重新组合能力,编写适合西医院校需要的中药药理学教材,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7]。临床药理学课程和中药药理学课程整合,也是优化中医药教育的必要手段。若介绍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时,以人体系统为主线,通过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介绍,使学生理解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理,并辅以中医的相关知识,可以全面理解中药药理的基本内容,这也成为编写新中药药理学教材的方向。

3.3 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为例,向学生介绍如何提取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如何通过实验手段证实其药理作用,如何发现其作用机制,如何进行不良反应的研究等。将中医临床案例带入课堂,介绍实际临床诊断中如何分析判断病因病机,采用方剂进行治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通过采用案例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鉴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中,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思维导图联系

如何将书本中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记忆,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思维导图的引进,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均具有显著的效果[8]。一些国家甚至将其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思维导图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领域整合优化亦具有独特的优势[9]。以麻黄为例,麻黄性温、味辛、苦,辛可发散、行气,而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与辛味是相对应的,而宣肺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闷、喘咳。现代临床中的平喘作用,归其原因,和麻黄含有麻黄碱和挥发油类成分有关,其平喘机制也类似于肾上腺素。关于肾上腺素的功能,利用临床药理学课程的知识,以生活中跑步、吃饭为例,通过“心(心脏)、平(支气管平滑肌)、眼(瞳孔)、腺(唾液腺)”的变化,理解肾上腺素能神经与胆碱能神经的作用。老师通过思维导图逐步推理,通过临床药理学课程与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结合,教材中每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在逐步推理过程中,就逐渐清晰的呈献在学生面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既可以分章节制作思维导图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作为其自主学习的内容,用于课后复习。

4 结论

如何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一直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中医药与国际接轨,首先要依靠人才。在掌握中药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现代化的理论与技术,是培养中药人才的关键。中药药理学课程作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之一,构建新的中药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交叉授课模式,采用交叉综合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勇于探索创新的能力,也通过临床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整合,为西医院校开展中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借鉴。

〔1〕彭求贤,莫志贤.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56-158.

〔2〕王爱云,陆茵,郑仕中,等.中医院校设置临床药理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47-49.

〔3〕Culemann,S.,A,Gruneboom,,et renewing resident synovial macrophages provide a protective barrier for the joint[J].Nature,2019,572(7771):670-675.

〔4〕Nefla,M.,,, danger from within:alarmins in arthritis[J].Nat Rev Rheumatol,2016,12(11):669-683.

〔5〕Simon,D.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Allergy and Immunology[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19,180(4):291-305.

〔6〕李玉梅,鲍慧玮,王书丹,等.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8(32):226-227.

〔7〕张亚杰,李丽静,李玉梅,等.“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整合与优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7(20):24-25.

〔8〕刘慧茹,董晶,肖汉琼,等.思维导图对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5):67-70.

〔9〕王艳艳,康杰尧,李廷利,等.思维导图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20,36(04):49-53.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 网址: http://zglcyl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2042.shtml


上一篇: 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 中药学论文_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黄精抗骨质疏松的机制及初步验证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